
“文物会说话”——曾侯舆编钟背后的故事
发布时间:
2021-09-14 14:40
曾侯舆编钟来阖闾城遗址博物馆了,身高112.6厘米,腰围49.2厘米,体重298斤的古老甬钟绝对震撼你的眼球。而钟身上镌刻的铭文更是述说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还原了吴王阖闾争霸春秋的一幕,用心去看,去聆听,你就会读懂编钟想要告诉你的故事。
春秋晚期,吴楚连年征战,吴王阖闾在伍子胥、孙武的辅佐下“立城郭、设守备、实仓廪、治兵库”,励精图治,国力日强。终于在公元前506年发动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。史载:在公元前506年,吴王阖闾联合蔡国、唐国对楚军发起强大攻势,在柏举大败楚军,五战五捷,攻占楚都郢,楚昭王仓惶出逃,楚昭王先是逃到“云中”(今荆门一带),后逃到郧地,郧公陪着昭王来到随(曾)国。昭王刚逃到随(曾)国,吴王阖闾亲自率军追来。吴王许于随国国君汉水以北广袤土地。但是,随人因遵楚随盟约而游说吴王退兵。楚昭王感激随国的救命之恩,与随(曾)国盟誓世代友好。此役传到中原引起中原诸国一片哗然。然而,成就吴王霸业的伟大战役随着时间的变迁逐渐变成历史的尘埃,事有凑巧,2009年,在湖北随州义地岗墓地发掘出土了曾侯舆的一套编钟,虽有缺失,但其中一件巨大的甬钟却是保存比较完整,从铭文看,此钟铸于公元前497年,钟身镌刻金文160余字,经过释读,内容除对曾侯一脉显赫身世与功绩称颂外,主要是详细记录了吴国破楚入郢一战,曾侯庇护楚王的详细经过,为这件当时轰动全国的历史事件提供了最原始的记载,从铭文所述,不难想象当时吴、蔡、唐联军攻伐线路,楚王仓惶出逃避难于曾国的情景。事隔2500多年,还能从一件青铜器上读到当年的记载,不得不感叹造化之神奇。
如今,曾侯舆编钟不远千里来到无锡阖闾城遗址博物馆,摆放在阖闾雄风展厅,闪耀着青铜光辉的巨大甬钟矗立于此,仿佛默默述说着那尘封的岁月风云。时隔千年,唯有它还记得当年的文治武功。
我无缘那时,但我能读懂那刻,你呢?
(写在第10个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)
相关新闻
商品详情
基本信息:
编 著:无锡吴都阖闾古城遗址管委会、无锡市太湖文化研究会 编
出 版 社:江苏人民出版社
平 装:209页
语 种:简体中文
开 本:16
内容简介:
《吴都阖闾古城》丛书分上、中、下三卷。上卷选编了古籍文献29篇(段)和古代近代诗词131首。中卷编撰了“阖闾雄风”8篇、“吴越群英”12篇、“典故传奇”27篇和“寻踪访迹”60篇。下卷则有三部分组成,第一部分是“遗址纵览”,介绍了阖闾城遗址现状和调查考古的情况;第二部分“文保之路”介绍了遗址的发现、保护和规划发展情况;最后一部分“探索研究”中,收录了有关专家、学者的15篇论文,这些文章围绕阖闾城遗址的历史和现状而展开,为保护和建设阖闾城遗址提供了理论依据。
该丛书语言通俗易懂、图文并茂,是广大民众了解阖闾古城的一本好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