imgboxbg

春秋末霸之柏举之战简介

  • 分类:临时展览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8-30
  • 访问量:0

【概要描述】

春秋末霸之柏举之战简介

【概要描述】

  • 分类:临时展览
  • 作者:
  • 来源:
  • 发布时间:2022-08-30
  • 访问量:0
详情

柏举之战

柏举之战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。公元前506年,吴王阖闾在伍子胥、孙子的辅佐下,率三万大军,联合蔡、唐军队,长途奔袭,在柏举突袭楚军,五战五捷,一举攻克楚国都城——郢,威震中原,成为春秋末霸。

战争始末

吴楚交战示意图

蔡国告急

公元前506年秋,楚国令尹囊瓦率军围攻已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,蔡国在危急之中求救于吴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夏,蔡灭沈。秋,楚为沈故,围蔡。

吴王伐楚

吴国兴师救蔡,阖闾亲自挂帅,以孙武、伍子胥为大将,阖闾胞弟夫概为先锋,倾全国3万水陆之师,乘坐战船,由淮河溯水而上,唐国也主动加入吴蔡两军行列。吴、蔡、唐三国组成联军,向楚都进发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冬,蔡侯、吴子、唐侯伐楚。

舍舟登岸

在孙武指挥下,吴军绕开楚国防御,沿淮水乘船行至楚国东北部,于淮汭弃舟登岸,以部分精锐为前锋,轻兵急进,直逼郢都。吴军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楚国腹地,“出奇制胜”由此成为战争史上的经典招数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舍舟于淮汭,自豫章与楚夹汉。

吴楚对峙

吴楚夹汉江对峙,楚左司马沈尹戌部署作战方略:其率部从吴军侧后迂回,令尹囊瓦在汉江西岸堵截。吴军处境危急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左司马戌谓子常曰:“子沿汉而与之上下,我悉方城外以毁其舟,还塞大隧、直辕、冥厄,子济汉而伐之,我自后击之,必大败之。”既谋而行。

楚军内讧

楚令尹囊瓦受属下蛊惑,擅自渡江与吴军交战,三战三败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武城黑谓子常曰:“吴用木也,我用革也,不可久也。不如速战。”史皇谓子常:“楚人恶而好司马,若司马毁吴舟于淮,塞城口而入,是独克吴也。子必速战,不然不免。”乃济汉而陈,自小别至于大别。三战,子常知不可,欲奔。

抵达郢都 

楚军在柏举大败,囊瓦逃亡郑国。残部撤到柏举西南的清发水(今湖北安陆西的涢水),吴军乘胜而击,俘虏楚军一半。再五战五捷,抵达郢都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十一月庚午,二师陈于柏举……吴师大败之。子常奔郑。…吴从楚师,及清发,……“半济而后可击也。”从之。又败之。楚人为食,吴人及之,奔。食而从之,败诸雍澨,五战,及郢。

楚师败绩    

沈尹戌得知楚军战败,退兵与吴军交战,虽有小胜,但屡次负伤,终无力挽狂澜。最后,沈尹戌见大势已去,遂令其部下割下自己的首级回报楚王。至此,楚军全线崩溃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左司马戌及息而还,败吴师于雍澨,伤。初,司马臣阖庐,故耻为禽焉。谓其臣曰:“谁能免吾首?”吴句卑曰:“臣贱可乎?”司马曰:我实失子,可哉!三战皆伤,曰:“吾不用也已。”句卑布裳,刭而裹之,藏其身而以其首免。

 

昭王奔随

十一月二十七日,楚昭王携随从出逃。十一月二十八日,吴军攻破郢都。昭王逃到随国,吴军追至与随国交涉。随国以占卜不吉为由拒绝交出昭王。吴军退兵。昭王与随国结盟。

[历史文献]

《左传·定公四年》:己卯(十一月二十七日),楚子取其妹季芈畀我以出……奔随。吴人从之,谓随人曰:“周之子孙在汉川者,楚实尽之。天诱其衷,致罚于楚,而君又窜之。周室何罪?君若顾报周室,施及寡人,以奖天衷,君之惠也。汉阳之田,君实有之。”……随人卜与之,不吉。乃辞吴曰:以随之辟小而密迩于楚,楚实存之,世有盟誓,至于今未改。若难而弃之,何以事君?执事之患,不唯一人。若鸠楚竟,敢不听命。吴人乃退。……王……与随人盟。

 

尾声

公元前505年,越国趁吴军大部在楚,后方空虚之际,大举进攻吴国。同时,楚国大夫申包胥带秦国援兵抵楚,吴军不敌秦楚联军。七月,楚灭唐。九月,夫概回吴国,自立为王,领兵与阖闾交战被打败,逃亡楚国,后被封为棠溪氏。

重点文物赏析

吴王子光戟

该器出土于随州文峰塔墓地一墓葬中,器型为带刺双戈戟,柲端有矛刺,柲杆上段竖置两件戟戈,上戈有内,下戈无内。两件戈装饰特征一致,通体乌黑,援、胡部饰火焰形暗纹,胡部铸有内容相同的错金鸟篆铭文,内容为:“吴王子光之用”。由此可知,作器者为吴王子光,即吴王阖闾。根据随葬品铭文判断,墓主为曾孙邵,曾任随国“大司马”,主司兵权。

曾孙邵在传世文献中未有记载,其应为曾国某一位曾侯之孙。那么,吴王子光的戟为什么会随葬于曾孙邵的墓中,并且作为贴身之物放于棺内,此间必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,应与吴楚之战有着莫大的关联。
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
微信公众号

微信公众号

官方微博

官方微博

Copyright © 2021 阖闾城遗址博物馆   苏ICP备14008524号-1  苏公网安备32021102001659号   技术支持:中企动力 无锡